這是一本戰爭時的生存手冊!

俄羅斯與烏克蘭自從2014年爆發克里米亞危機後,兩國紛爭檯面化,2021年緊張局勢升溫。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丁下令對烏克蘭採取「特殊軍事行動」(special military operation),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宣布戒嚴,俄烏戰爭正式開打,國際情勢緊張,軍事衝突造成不少平民百姓因空襲死傷。2023年10月7日哈瑪斯為首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從加薩走廊向以色列發動大規模入侵,向以色列中部和南部發射數千枚火箭彈,大批武裝分子闖入以色列領土,標誌著戰爭的開始,以色列宣布國家進入戰爭狀態。
反觀兩岸局勢,中共軍機112年侵入我防空識別區達961架次,創下政府遷臺後最多架次,這本手冊幫助讀者們更有能力應對嚴重事故、極端天氣、IT遭受攻擊、以及軍事衝突等各項緊急狀況。面對不確定的世界,許多人可能會感到焦慮。和平、自由和民主是我們必須持續維護和強化的價值,即使我們的國家安全仍然面臨威脅。中央、地方政府以及民間公司和組織都有責任確保社會正常運作,當我們受到威脅時,我們互相幫助的意願是我們最重要的資產。
如果準備好了,不僅能使自己在戰爭中生存,更有助於提高國家應對緊急狀況的能力。

日常生活變得天翻地覆該怎麼辦?

緊急事件的發生,將導致我們的社會無法如日常般地運作。氣候變遷將導致洪水或森林大火更加頻繁地發生,全球各地的災害可能影響到糧食的供給,IT系統中止運作將衝擊電力供應。這些災害的發生,都將讓你的生活在短時間內發生以下狀況:

試想想,若是你或你的親朋好友,處在以上民生與基礎設施功能停擺的狀況之中,你們會怎麼應對?

準備應對狀況

政府有義務在面對災變時,能確保民生基礎設施與服務得以正常運作,包括長者照護、自來水供應、消防與救護、學校等;身為國民的你,同樣有義務準備應對緊急情況。無論這場災害是如何形成的,正確的準備都能讓你應付各種狀況。

當社會緊急情況發生時,救難資源將優先提供給有立即迫切需求者;但大部分的人必須先獨自應對緊急情況。如果你能做萬全的準備,也請幫助你週遭的人們準備應對。

急難預備最需要的是水、食物、禦寒裝備,以及能夠透過媒體或政府取得外界資訊;你也必須與其他親友取得聯繫,在手冊中的家戶準備物品建議清單,將列出身為民眾的你應該在家中事先準備好的食物與裝備清單。

請思考你居住環境週遭可能存在的風險。例如你所居住的區域是否為土石流或是洪災的高風險區?你住宅的附近是否有高風險產業或其他最好預先了解的風險?

注意虛假資訊

任何敵對的國家或組織,都會散布誤導大眾的虛假資訊,嘗試影響我們的核心價值以及行為,它們的目的在於降低我們對於災害的應變韌性、以及自我防衛的意願。

如果要防止虛假資訊或帶有敵意的宣傳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嚴謹地審查、查證你所收到資訊的來源:

蒐集更多的資訊:這是對抗敵意宣傳以及假消息最好的方法。
不要相信謠言:多方取得消息來源,以確認資訊是否正確。
不要散布謠言:如果資訊內容錯誤、不可被信賴,請不要散布它。

恐怖攻擊發生時

恐怖攻擊的對象可能是個人或群體、一般大眾或重要公共設施,例如電力供應系統或是大眾運輸系統。儘管恐怖攻擊的形式有很多種,仍然有幾項在大部分情況下適用的求生建議:

家戶準備物品建議清單

事先準備的需求物資隨著個人的居住環境而有所改變,例如居住在鄉村或是集合式房屋、獨棟房子或是公寓。以下是家戶準備總清單,請挑選最合適且身邊容易取得的物資,並與他人共同使用(或向他人借用)。

食物

家中需要儲備額外的食物以提供足夠的能量。可準備不易腐敗、快速準備、需水量少的食物,或是能立即食用的食品。馬鈴薯、蘿蔔、蛋等,或者是可長時間保存的麵包,如薄餅、硬麵包、口糧餅乾、乾麵包。

水資源

乾淨的飲用水是不可或缺的,每位成人每日至少需要3公升的飲水量。如果你無法確保水源的品質,你需要將水煮沸;如果馬桶無法運作,你可以將強韌的塑膠袋放置在馬桶內;保持良好的手部衛生能避免感染。

保暖設備

如果電力設施在氣候嚴寒時停止運作,屋內將會快速變得寒冷。這時所有人應全部聚集在一間房間內,將毯子掛在窗戶上,將地板鋪上地毯,並在桌子底下搭一個簡易棚來保持室內溫暖,另尚須考慮到點火的風險。在你就寢前請熄滅所有的蠟燭及關閉替代式保暖設施,並保持室內通風。

通訊

在危急事件中,你必須能夠從各方接收重要資訊(如政府機關警察廣播電臺)。你也須要追蹤媒體報導事件的方向,與親友保持聯繫,並且能快速聯繫警察、消防、救護等第一線處理緊急事件的單位。

其它

其它在戰爭時期,證明自己身份、維持電力通訊及衛生相關生活用品。

CHECK LIST

國家如果遭受攻擊必須抵抗

我們必須有能力抵抗敵國對我國的各種攻擊。即便是今天,我們的IT系統也時常受到不明的攻擊,民眾也會被不實的假消息誤導。我們可能在日常生活中,遭受到以下潛在的攻擊:

如果中華民國遭受任何攻擊,國軍永遠不會投降,所有違背此目標的訊息都是不實的假消息。

防空警報發放與解除

在獲知敵機或不明飛機航跡,經判別有可能進襲臺、澎地區,在進入我國警報發放線(臺灣本島沿海邊緣70浬(80哩)、澎湖地區沿海邊緣65浬(75哩)」以內。

避難處所或其他防護空間

空襲警報代表必須立即前往鄰近的避難所,或是建築物地下的防空洞。在戰時,避難所可以提供一般民眾必要的保護。所有的避難所或具備避難所的建築,都會標示防空疏散避難標示牌。民眾並不會被指定前往特定避難所,只要前往最鄰近的避難所即可。

請記住你居住地以及白天所在區域的鄰近避難所,當聽到空襲警報時,請立即進入最近的避難所,或其他的安全處避難,例如地下室、隧道或地鐵站。具有Google Maps App的行動載具(手機或平板),可前往內政部警政署防空避難專區(Civil Defense Shelters Of The NPA),可在有網路環境下先開啟定位功能、允許瀏覽器取用位置後,便可立即顯示附近的防空避難處所,該專區也彙整了全中華民國防空避難的Google My Maps連結。

除了防空警報,國防部建置的「空中威脅告警系統」也會即時發送手機警訊,收到通知請立即進入安全處避難。

手機、網路即時查詢防空疏散避難處所

 國內使用手機普及,想要查詢離自身所在最近之防空疏散避難設施點位,可使用內政部警政署「警政服務」APP查詢「防空疏散避難專區」資訊。另外,新北市為了方便民眾在空襲時可以快速查詢運用防空疏散避難設施,於「新北市iPolice」APP首頁防空疏散避難專區圖示點擊進入後,點選清單中任一設施位置可直接定位導航規劃路線迅速前往,臺北市「北市警政」、桃園市「桃園警政」等APP也提供查詢功能,可讓你以及親人在最短時間,到達最近安全避難處。

全民參與-民防組織與演習

許多非營利性組織和宗教團體都為了我們的集體安全和準備做出了重要貢獻,而民眾作為國家總體防衛的一部分,自願性民防組織有特定的職責,並提供系統性的課程和培訓計畫。

為動員民間人力、物力適當編組與運用,防衛有形襲擊(如空襲、空降等)、無形破壞(如謠言、虛假資訊等)或搶救各種天然災害,自願性民防組織能有效動員全民人力、物力,以民間防衛防災、救難,平時協助維持地方治安,戰時支援軍事勤務,達到保鄉保土目的;因此,在發生危難和緊急狀態時,民防組織的任務包括向民眾發送重要訊息。

另外,每年度的萬安演習,也就是防空演習,練習如何在空襲時保護自己,實施疏散避難與交通、燈火、音響及其他管制,來減少真實空襲時造成的損害。

每個人都是被需要的,參與及貢獻,將會改變這一切。

自我教育

當你身處於事故或其他意外災害的現場,請撥打緊急救難專線112求救。即使你的預付卡沒有額度,或手機沒有SIM卡,你仍可撥打112緊急電話,接線人員會提供建議,讓你在現場做正確的處置措施。

學習緊急救護知識,你可以挽救更多的生命。

例如,新北市的市民防災手冊,除了有許多的防災知識,也可提供緊急救護知識保護自己。

重要專線電話及網站

發生緊急狀況或發生地震、土石流等天然災害時,停水、停電、手機訊號微弱,如迫切需要公部門協助,該撥打那些電話?或者查詢相關資訊?

重要記事

請寫下重要的緊急連絡電話號碼、地址、鄰近避難所或其他重要資訊(如:自己或同住家人血型),以備不時之需。

這本手冊的目的是要幫助我們面對各項緊急事件時能更充分準備,歡迎你將手冊的內容與週遭親友分享與討論。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