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狀星雲(M1,NGC 1952或金牛座 A)是位於金牛座ζ星(天關)東北面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衝風星雲,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距地球約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徑達11光年(3.4秒差距),並以每秒約1,500公里的速度膨脹。

該星雲由約翰·貝維斯於1731年發現,對應中國、阿拉伯和日本天文學家於公元1054年記錄的一次超新星爆發(編號SN 1054,中國稱天關客星)。1969年天文學家發現星雲的中心是一顆脈衝星,直徑約28–30公里,每秒自轉30.2次,並發射出從γ射線到無線電波的寬頻率範圍電磁波。它也是首顆被確認為歷史上超新星爆發遺蹟的天體。

蟹狀星雲的X射線和γ射線輻射能量超過30 keV,最高可達450 TeV,而且非常穩定,因此天文學家將蟹狀星雲看成是宇宙中最穩定的高能輻射源之一,並將其作為一種標準來測量宇宙其他輻射源的能量。此星雲是一個很好的輻射源,通過其他天體的掩星可以研究它與其他的天體。20世紀50和60年代時,天文學家曾藉助穿過日冕的蟹狀星雲輻射對太陽日冕進行密度和成分測定。2003年,土衛六阻擋了蟹狀星雲的X射線輻射,天文學家藉此機會測量土衛六的大氣層的厚度。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