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刀」是什麼?

之所以被稱為「蘿蔔刀」,是因為其形狀與小蘿蔔相似。最初,它由一位網友在抖音上分享,該網友使用 3D 打印技術製作了這玩具。隨著其影片的熱度上升,它開始在市場上被大量生產。

蘿蔔刀用途主要是作為休閒玩具使用。它的特點在於刀柄的滑動以及其獨特的視覺、聽覺和觸感體驗,這使得人們在把玩的過程中感到放鬆和解壓。其小巧可愛的外型以及簡單的操作性,使得它特別受到中小學生的喜愛。

除了作為一種休閒娛樂工具外,由於其在抖音等社交媒體平台上的高度曝光,許多用戶也用蘿蔔刀進行創意拍攝,發展出各種不同的玩法和手勢,進一步推高了其在網路上的熱度。

蘿蔔刀影片

不過,查看網路影片可以發現,雖然「蘿蔔刀」是塑膠製的,但卻能穿過西瓜、柚子等外皮堅硬的水果,因此不少人擔心有危險性,更有家長擔心,若學童帶入校園操作不慎,互相甩刺可能造成傷害,也憂心成為校園霸凌工具。

教育部作法

教育部函文地方政府要求學校留意不適合學生身心發展的遊戲或物品,如有學生攜帶到校,將會由導師暫時集中保管,放學後再歸還。因此,學校大多利用朝會、導師時間或家長群組加強宣導,也請學校多提醒學生,盡量攜帶學用品到校上課,像是美工刀、安全剪刀等均算是學用品,但其他像「蘿蔔刀」、「筆刀」則應盡量避免帶到學校。

二石頁的看法

問小孩知不知道什麼是蘿蔔刀,他們都說本來不知道結果老師們一說大家都知道而且很好奇。跟小孩說:那個很幼稚又無趣,小時候爸爸都是玩玻璃珠、鬥陀螺跟灌蟋蟀(現在這年代還有小孩在國小的時候下課玩這個嗎?),那個只能一個人拿著塑膠甩來甩去。然後,小孩就覺得那個很無聊了。

小孩子的好奇或風潮,不只是大人的商業行為促發,禁止行為也會。

three toddler eating on white table
Photo by Naomi Shi on Pexels.co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