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芳車站後站出口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瑞芳老街比九份老街歷史更悠久,清末年間,於九份發現金礦,吸引人潮採金,當時渡口附近的商店,店名為瑞芳,而採金的人總會經過此店家,這裡也是往返宜蘭的中途補給休息站,來往的人經常喊著來去瑞芳、從瑞芳回來,「瑞芳」因而成為了地名。

瑞芳車站後站地下道

在瑞芳火車站後站的瑞芳街、逢甲路為瑞芳老街,曾經繁華而現已沒落,老街上零星的舊房子不難看出歷經時代變遷、與時間的摧殘遺留下的孤獨感,剩於的舊房子不多,瑞芳旅社牆面斑駁受損,這曾是瑞芳最大的旅館。

瑞芳旅社

於瑞芳街,還有兩棟古厝,是日據時期的西洋式建築;於逢甲路上的廖建芳古厝,算是瑞芳老街保存最完整的古厝,有砌磚拱廊搭配西式的洗石子雕塑著「廖建芳」商號,榮景已逝。

廖建芳古厝

義方商行為瑞三鑛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企業總部,創始人為李建興先生,於民國19年遷建至瑞芳,因而興建「義芳居」,其取名來由則是來自於《三字經》之內文之「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段落,在江商李建興共有五位兄弟,因而以此取名。當時因日本的三井煤礦認為猴硐地區已然耗盡煤礦資源,因此遂將當地礦群轉移給李建興先生,並成立瑞三鑛業公司,並設總部於瑞芳,繼續探勘煤礦後發現猴硐仍然運藏大量煤礦礦業資源,奠定李建興在臺灣的煤礦事業版圖,並與基隆顏家平起平坐,雖然李氏兄弟在民國29年曾被日本當局捕捉入獄,但國民政府來台後,李建興被釋放並當上首任瑞芳鎮鎮長,瑞三鑛業公司也成為當時最大的礦業公司,義方商行至今也繼續運轉。

義方商行

新北市瑞芳舊街逢甲路上的林齒科,是瑞芳第一家牙科診所,但十多年前遷走後閒置荒廢,前身是日治時期派出所「台北州基隆郡瑞芳警察官吏駐在所」,國民政府來台後,派出所移到瑞芳火車站前站,原來的空間由地主蘇家改租給林恩墻醫師,開設瑞芳第一家齒科醫院,直到林恩墻醫師九十一年過世,林齒科無人續租,因而荒廢。

瑞芳林齒科原貌

原本林齒科門口還保有兩根洗石子石柱,拾級而上,早年建築風華餘韻猶存,兩旁有百年老榕樹及櫻花,但這棟瑞芳老街的代表性舊建物,卻遭地主拆除造成遺憾!

瑞芳老街有”左貨運,右打鐵”稱號,也是人潮匯集至此的證明。貨運巷,是由於瑞芳擔任著交通運輸的核心地帶,許多貨物從火車上卸載下來之後,需要有地方存放大量的貨物,於是瑞芳後火車站的左邊巷道可以看到有一間瑞益倉庫,一般用於存放外地運來的民生必需品以及農產品等,也有來到瑞芳老街擺攤的小販以火車載運商品寄放於此;而打鐵巷則是,因巷道中開設一家打鐵店,當時打鐵店並不多,但礦工的採礦工具,或家庭必需的菜刀等用品都依賴打鐵店地存在,平雙貢(平溪、雙溪、貢寮)等地都會特地過來採購,因而產生了打鐵巷的稱號。

貨運巷

每一條老街都一定會有土地公廟。 遠在瑞芳老街還沒形成街區前,「龍安祠」即已存在。主委蔡樹說,龍安祠究竟有多少年歷史已不太有人知道,但因為跟老街這一排房屋起始的年代相同,所以依據老一輩的人推斷,至少已有140年之久。「瑞芳老街」是瑞芳早期聚落發展的起源,「龍安祠」又身為瑞芳老街的精神及信仰中心,雖然不具文資身分,但其重要性可見一班。現今的龍安祠是一座很乾淨素雅的小廟,每天都有志工將廟裏打掃得一塵不染,長年的香火將廟內神像及建物薰染,漾著濃濃的古意,來到瑞芳老街必定不可錯過這尊典雅的土地公廟。

瑞芳龍安祠

走進瑞芳老街,可以發現街道上有許多瓶瓶罐罐做成的小燈飾,這些都是龍安里社區里民的創作,而瓶瓶罐罐的美麗燈飾,竟然都是來自於當年礦工們的廢棄物。除了結繩瓶燈還有精緻彩繪瓶燈、琉璃瓶燈、葉拓瓶燈、還有這個微縮街道瓶燈,裡面呈現的都是瑞芳老街翻版,有古早的瑞芳旅社、瑞芳的古早棉被店、附近的咖啡屋等等,此外還有利用蛋殼的另類創意。

瑞芳老街不見天巷

瑞芳老街上創立於1946年的保雲芋圓,是間超過一甲子的老店,這裡的招牌當然是芋圓,但是也有不少人推薦他的菜頭滷,一份套餐可吃到鹹點、甜點與甜湯,而且菜頭滷還可以續湯,好吃又經濟實惠,到瑞芳不妨嚐嚐。

瑞芳火車站也是交通轉運站,不論是平溪轉火車,或是九份轉公車,車站前方也有許多知名小吃餐廳,下次來到瑞芳記得到老街走走感受寧靜的清幽享受當地美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