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星,為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至太陽距離(由近到遠)位於第六、體積則僅次於木星。並與木星同屬氣體(類木)巨行星。古代中國亦稱之為鎮星、填星。據說,古人觀察鎮星呈黃色,黃色於「五行」屬土,而命名為土星。而其他語言中土星的名稱基本上來自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例如在歐美各主要語言(英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葡萄牙語、德語、義大利語等)中土星的名稱來自於羅馬神話中的農業之神薩圖爾努斯(拉丁文:Saturnus),其他的還有希臘神話中的克洛諾斯(泰坦族,宙斯的父親,一說其在羅馬神話中即薩圖爾努斯)、巴比倫神話中的尼努爾塔和印度神話中的沙尼。土星的天文符號是代表農神薩圖爾努斯的鐮刀(Unicode: ♄)。

土星主要由氫組成,還有少量的氦與微痕元素,內部的核心包括岩石和冰,外圍由數層金屬氫和氣體包覆著。最外層的大氣層在外觀上通常情況下都是平淡的,雖然有時會有長時間存在的特徵出現。土星的風速高達1,800公里/時,風速明顯比木星快。土星的行星磁場強度介於地球和更強的木星之間。土星有一個顯著的行星環系統,主要的成分是冰的微粒和較少數的岩石殘骸以及塵土。已經確認的土星的衛星有146顆。其中,土衛六(泰坦)是土星系統中最大和太陽系中第二大的衛星(半徑2575公里,太陽系最大的衞星是木星的木衛三,半徑2634公里),比行星中的水星還要大;並且土衛六是唯一擁有明顯大氣層的衛星。還有,土星距離地球13億千米;地球一天等於23小時56分4.1秒,土星一天等於10小時42分0秒,大約是地球一天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