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地區長期以來的一個複雜而且敏感的政治衝突、爭議。雙方衝突的核心爭議,涉及到土地、領土和歷史紛爭:

- 起源: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衝突的根本問題,可追溯到20世紀初,當時巴勒斯坦地區是奧斯曼帝國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斯曼帝國解體,巴勒斯坦成為英國的托管地。然後,猶太人和阿拉伯人開始在這個地區建立自己的社區。
- 以色列建國:二戰後,猶太人大屠殺的恐怖歷史背景下,國際社會對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國家的支持增加。1947年,聯合國通過了一個決議,計劃將巴勒斯坦劃分為猶太國家和阿拉伯國家,並將耶路撒冷置於國際管理下。1948年,以色列宣布獨立,並爆發了一場戰爭,導致巴勒斯坦人被迫流離失所,這被稱為“納克巴”。
- 長期沖突:自1948年以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爆發了多次戰爭和衝突,包括1956年、1967年和1973年的中東戰爭。這些沖突導致了更多的領土爭端和人道主義危機。
- 基本要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雙方都有自己的核心要求。以色列希望被國際社會承認,保障國家安全,並保留部分爭議領土。巴勒斯坦則追求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包括西岸、加沙地帶和東耶路撒冷,作為其首都。
- 和平進程:多次嘗試通過和平談判解決衝突都沒有取得成功,包括奧斯陸協定和安南計劃等。國際社會一直在尋求通過談判、調解和外交手段實現持久和平。
- 當前狀況:至2021年9月,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衝突仍然沒有解決,局勢依然複雜。不同的政治、歷史和宗教因素都使這個問題變得非常困難。國際社會繼續努力尋找解決方案,以實現和平和穩定。
細數過去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間的衝突和戰爭:

- 1948年阿拉伯以色列戰爭:以色列宣布獨立後,周邊的阿拉伯國家入侵以色列,爆發了一場戰爭。這場戰爭導致數十萬巴勒斯坦人流離失所。
- 1967年六日戰爭: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和約旦等阿拉伯國家爆發衝突,以色列在六天內奪取了巴勒斯坦領土、西奈半島、戈蘭高地和東耶路撒冷。
- 1973年贖回戰爭:又稱為六十天戰爭,埃及和敘利亞發動襲擊,試圖收回失地,但以色列最終保持了領土。
- 加薩和約旦河西岸沖突:自1967年以來,以色列控制了加薩地帶和西岸地區。這些地區發生了多次沖突,包括兩次巴勒斯坦起義(第一次和第二次)和加薩戰爭等。
然而,在毫無預警的情況下,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哈瑪斯」在2023年10月7日,對以色列發動攻擊,除了發射火箭彈,武裝份子還乘坐動力滑翔傘飛越隔離巴勒斯坦人的圍欄,或用卡車等方式闖過,造成上百人死傷,其中有許多以色列平民和軍人被俘虜當做人質挾持。

美國推動中東和平的進展受阻,美國國防部8日宣布,核動力航空母艦已航向東地中海,總統拜登也致電納坦雅胡,表明會提供額外的支持。但烏俄、以巴戰爭,美利堅共和國都已經各插一腳,而鄰近中華民國的臺海兩岸問題、南海問題,美利堅共和國還有多餘的資金或資源可供協助中華民國防衛呢?
歐陸大戰開打沒過幾年,中東大戰已一觸引發,希望台海和平!
